11月4日,山西与四川两地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耳蜗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
此前,11月1日已公布了第五批耗材国家集采的1号文,明确了采购品种:
山西与四川的填报工作时间安排一致:医疗机构需在2024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17:00期间完成填报,医保部门审核截止时间为11月12日17:00。
此次报量工作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细化,充分考虑了临床变化,并加强了报采阶段的监管。通知中明确指出,针对集采后临床需求可能增加的情况,可引导医疗机构适当增加报量;对于相关科室需求减少的情况,允许适当减少报量,但需作出说明并提供证明材料。同时,将医疗机构填报的采购需求量与其实际医疗服务能力及2023年采购量进行比较,若报量低于历史数据80%,要求医疗机构作出说明。对于不参与报量的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将重点关注,必要时进行核实。对于报量明显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匹配的,将指导其调整报量。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宣布相关操作无效。
随着报量工作的启动,第五批耗材国家集采正式拉开帷幕。自2020年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四轮耗材国家集采,均取得了显著降价效果。本次集采涉及的两类耗材中,外周介入领域耗材的集采步伐明显加快,多个省份已组成联盟开展相关耗材的带量采购。
外周血管支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55亿美元。在我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仍处于发展早期,市场主要由国际医疗巨头主导,但国内企业如惠泰医疗、归创通桥等已积极布局该领域。随着国内血管外科建设的推进和手术数量的增加,第五批国采的到来有望加速国内产品的进院和普及。
人工耳蜗则是集采的新面孔。国内人工耳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价格仍处于高位,适合人工耳蜗的患者数量庞大。基于高昂的价格和庞大的患者需求,业内对人工耳蜗的*终降幅抱有较高期待。然而,目前国内人工耳蜗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导,市场竞争尚不充分,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议价谈判结果。
如今,随着集采的发令枪已响,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市场将迎来重新划分,国产市占率有望得到提升。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文章中观点仅代表原平台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如若本文有与贵平台发布原创内容有重合之处,或未经授权使用,系原平台行为,本平台仅转载。您可以**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章。
|